讲股堂

标题: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一-公案篇16下2 [打印本页]

作者: 王粉之格物致知    时间: 2019-1-13 16:59
标题: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一-公案篇16下2
本帖Z~后由 王粉之格物致知 于 2019-1-13 17:01 编辑

所以王阳明已经彻底地知道了心跟气是无可分的。后面他就说到心就是气,性也是气。这个就是孟子说的“我不动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王阳明把“不动心”和“浩然之气”给打成一片了。这个就是王阳明Z~伟大的地方。
      
王阳明的学说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他把“格物致知”跟“诚意正心”串起来成一件事。以前按照朱熹的解法,“格物致知”变成是知道很多物理的知识,跟自己的“诚意正心”却成了两件事。
      
之后王阳明就别出于朱熹、程颐、程颢之类,在宋明理学中自走一条清流,很多后代的学人就说他自成一派。
      
实际上,王阳明没有自成一派,王阳明所谓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所谓的“龙场一悟”,完全是追寻孔孟的步伐,也就是和《大学》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一贯的学问是完全相同的。
      
他是真的在心中感觉到“心就是气”的人。可惜 “心即是气”这一点,后儒还是很少发现,现在纯粹就变成是文章的检讨、研究来用的,极少人能够看到这个精髓。
      
我们常常讲,把心中的那股气,把黄庭里面的气当作一个物理现象、物理能量,自由地起,自由地灭。那个就是物,把它格正了,这就是“格物”,也就是禅学所教的观照,观照你内心的一窍,气在里面翻涌是怎么样把你击垮的,怎么样牵牢你,怎么样绑架你,然后禅学教你怎么放松你的身心,看着它如潮水一般自由奔腾,不跟它翩然起舞,那我们就可以从气的枷锁走出来,这样就可以恢复到你的良知。
      
这个学问是一贯的,我们不是跟王阳明学的,我们的学问是直贯孔孟根源的学说。习主席讲“中华文化的精髓就在贵州王阳明‘龙场一悟’这个关键点上”,这是很正确的,因为王阳明“龙场一悟”直接跟孔孟的心法遥遥相接,王阳明的学说是直贯孔孟根源的学说,我们跟王阳明的学问就可以互相辉映。
      
四十七岁时,王阳明帮当时的国家平定了很多乱事,之后就生病了,耗尽了他的元气,以致无法恢复,在他弥留之际,门人问他,“你的心学还有什么没有讲的?”他皱了一下眉头,说,“此心光明,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然后就过世了。这就是王阳明的一生,非常难得的一位学者,他精通“儒释道”三教,是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修练家。

王阳明先生用生命去体会到,心原来就是一股气。可惜的是他没有把位置点得明明白白,原因也是怕大家误会。就像如来佛跟阿难说:“心在哪里很重要!如果你没有找到心在哪里,你的学问就等于面墙而立,你没办法走半步。”由此引出了“七处征心”, 阿难问了半天,如来佛说,都不是,结果是在哪里呢?如来佛也没说。
      
其实开悟只有靠你自己感觉,你感觉到了,就会相信我说的话。在两乳正中那个气场里面,就是心轮。为什么叫做“心轮”?如来佛早说了,心如果不是在心轮上,又何必叫“心轮”呢?而心轮就是五千年前修行家录图子所指出的“黄庭”这一窍里面。所以说三教、五教都是一样的,我们不歧视哪个宗教、不排斥哪个宗教,因为我们知道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有直指真理的根源。所谓真理的根源是自性的真理的根源,都是彻底了然自己的心、自己的性、自己的命的觉者。自古英雄一条心,无论你是哪个宗教。
      
所以我们今天所谈的东西实际上是无关宗教,我们只是一个学问。以一个学问来问世,告诉你自身的真相——“心即是气”。这不是只有我们说,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写得明明白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是气也。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现在很多学者喜欢翻译王阳明的书,但在他们看来王阳明的学说很多地方没有办法翻译,原因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心跟气又怎么会有关。你必须自己观照自己身中的心性这团气,内观要有收获,你才看得懂他在说什么,如果内观没有收获,没有察觉心跟气的瓜葛,你无法解王阳明的学说,你也无法进孔孟的学说,连《中庸》、《大学》都看不懂。
      
所以我们会觉得中华文化不好用,就是因为有个关键没有被打开。这个就是翻译这些古代觉者所遗留下来的文章的困难处。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读一下《王阳明传习录》的原文。


作者: 草根王之征途如虹    时间: 2019-2-24 16:18






欢迎光临 讲股堂 (https://bbs.iwangzh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