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71|回复: 1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之十二-禅修篇上6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5 10:23
  • 签到天数: 2060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120

    主题

    6万

    经验

    107万

    金币

    六段

    Rank: 6Rank: 6

    积分
    67830
    发表于 2019-2-8 0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Z~后由 王粉之格物致知 于 2019-2-8 09:31 编辑

    13.如何改脾气去毛病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优雅有风度的人,可是脾气毛病来袭的时候,原型毕露,优雅荡然无存,且内心苦不堪言。很想改掉坏毛病从烦恼里解脱出来,可是要从哪里下手,要怎样改,才有效又不反弹呢?
    u=2456874039,1218376175&fm=26&gp=0.jpg
    凡夫俗子习气毛病本来就很多,比如说爱嫉妒、好名、很爱面子、好怒,想改掉这些脾气毛病很不容易,有的人从小就已是这样了,想改也改不掉。另外你是否发现如果想一样一样去改,比如想先把嫉妒的毛病改好,起码要花三年,很可能三年还改不掉呢。否则为什么你小时候就爱嫉妒,长大后还是爱嫉妒,读了这么多书,决心改掉这个毛病,可仍然还是会嫉妒。即便你真的改好了嫉妒的毛病,好名、好怒……其他要改的脾气毛病太多了,永远改不完。
      
    有什么办法能够釜底抽薪,把这些习气毛病全改掉呢?这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我只要专注在我的良知上。不要去管你是有十条还是百条的不良习气毛病,它对你的控制力立即会大幅下降,甚至降到全无。即使会再出现,也对你毫无控制力。对你毫无控制力,你的烦恼就不在了,你不再受控制,你就自由了。
      
    这个办法的诀窍是什么呢?古圣先贤早就发现了唯一的办法,万法惟心。内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是个感觉的世界。感觉,佛家叫做“觉”,儒家叫做“知”。佛家的觉悟与儒家的致知,根本就是一回事。
      
    听到这里,很多学佛的人可能就开始心里不平衡了,这个“不平衡”就是个“物”。看高自己,看扁别人,高傲是不是个“物”?现在你观照这个高傲、这个愤愤不平,是不是有一团气血闷在胸口?你敬它为天理,如隔岸观水,不加一丁点的我私我见在上面,不对它有一点助长或者压抑,你只是放宽心胸,任由那一团闷在胸口的气闷着。你可能会说:“闷着我会死啊”!很多人都会夸张地这样形容。
      
    不会死的,你只是观照里面的那团气,就像一团云罩在胸口。也许你又说“那是一朵乌云”,你管它是乌云还是白云,云就是云,里面就是无限多的水分子,就是这样而已,就让它自由存在。只要你不对这团气有“好坏、可以不可以”的评判,你的委屈、愤愤不平、我私、傲慢,当下就不存在了。
      
    为什么?因为心有个特殊功能,就是当你专注在A,B就不见了。当你专注在没有我私我见的这个实相上,专注在你“尊敬它是一个天理”,专注在你看它是一团雾,你要专注在这个气机的实相上,其他的我私我见全部都得要卸下来,这是心的本质。
      
    那我们利用心的这个本质,提倡观照内心的实相,或者说观照内心的天理,或者说致我们的良知,你就可以在千千万万个习气来袭的当下,从习气的痛苦里解脱出来。
      
    当这个习气控制不了你的时候,你的思维逻辑才会产生作用,你就可以优雅起来,你就可以自由起来,你就可以去关怀人,而不会莫名其妙地跟人家敌对,你就可以表里如一,你就不必外面要跟人家表现得很好,里面又要感觉跟人家对抗,就可以从烦恼中走出来了。

    14.修与不修,谁更幸福?
    一位志向做觉悟者,却不断在觉悟的路上吃苦的人,和一个不断在生活中任由轮回,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并且毫无想要觉悟解脱想法的普通人,哪种人更幸福?

    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他不知道有痛苦,这看起来很幸福。然而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有痛苦。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知道常有很多令他不愉快的情绪发生,每个人都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的无奈和冲动,这就是佛家所谓的烦恼。我不觉得世上有谁不知道自己有很多的情绪在烦恼着他。如果有一个人真的没有烦恼,那我们应该恭喜他,他必是一个拥有幸福的人。不管他以后能不能觉悟,能不能超生了死,即便他依然在六道里轮回,只要他能了无烦恼,那不论他到哪里,必也是幸福的了。既然他那么幸福,那又何必另有所求呢?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劝人修行,劝人出离六道轮回,是因为痛苦和烦恼困扰着每一个人。如果没有痛苦和烦恼,那六道就六道嘛,有什么好怕的呢?到哪一道都自在不就对了吗?有什么好怕的呢?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呢!各自有各自的无奈!所以经典才会不断地劝人要觉悟苦海,要出离烦恼。
      
    而所谓“在追求觉悟的道路上吃苦”,这种人知道自己有烦恼困扰着自己,但他起码知道有那么一个出离烦恼的方向值得努力追寻,光这一点就比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高一等了!然而他尚未掌握到出离苦海的心法,因此在追求的过程中依然常常感受到情绪的困扰而痛苦,这痛苦则和那些醉生梦死的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要强调一点,这种人起码知道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可以追寻,这实在是值得大大鼓励的了。接下来他只要踏踏实实地在研究圣贤心法上用功夫,终究会得到觉悟者所获得的大自在。这比那些终日言不及义、醉生梦死的人要明智得多了。
      
    所以觉悟之路上的痛苦,和众生生活中的痛苦是一致的,没有谁能高明到哪里去,但在这两条不同道路上走得越远,差距就越大。今幸有人身,有智者不可不慎。

    15.入世与出世都能成道,早修晚修有何差别?
    有人问:古代好多出家人都成道了,又如王重阳不顾家庭,在书房一心修行直至成道,而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要入世修行呢?人类早修早回天,晚修晚回天,那现在修和以后修、甚至不修有何区别呢?
    u=679297622,3766520612&fm=27&gp=0.jpg       
    修行成不成道,在于能否明心见性,而不在于出不出家。所以很多出家的人都成道了,那是因为他出家离尘之后明心见性了。很多人没有出家也成道了,那是因为他身处尘世中也明心见性了。至于王重阳选择躲到书房里修道,他并不是不顾家庭,他是个很有钱的人,他早就将家庭都安顿好了,他觉得若还在这俗事里搅和的话,恐怕有生之年是没法修成的,所以他就装疯,在书房里苦修练,直至明心见性。
          
    现代社会虽然有这么多烦人的俗事,但既然修行是明心见性的事,就不一定非得要遁入山林才能修,如果他在尘世里也能明心见性的话,这叫做入世修行,比如尧、舜、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虽日理万机,照样修成正果。
          
    没有错,早修晚修,每个人总都要回去的。那么以后修和现在修,有何不同?那当然是早一点回去和晚一点回去的差别。但若细问早回去晚回去又有什么差别?那就是早一点解脱苦恼和晚一点解脱苦恼的差别了。若你又问:“早点解脱烦恼又如何?我对烦恼一点都不在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你晚几世再修,晚一点回去也没关系的。然而如果这烦恼对你来说确实是痛苦的,对你来说确实是想解脱的,对众生来说也有这种深切的渴望,那么积极地渡自己也渡众生,便是任何仁人君子,生在世上的岁月中,所Z~应该做的事了。
          
    您若问“为什么要修行?”那答案不外是为了要让自己及天下众生出离烦恼苦海,得到永恒的安乐解脱而已。若您觉得苦吃得还不够,那等多吃几世的苦再求解脱也是可以的。只怕人身难得、大道难逢、明师难求,等到您真的想要修行时,却不一定有人身。纵和今日一样幸有了人身,却又遇不到一位真正能引领您出离苦海的明师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413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624

    主题

    42万

    经验

    113万

    金币

    九段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9080
    发表于 2019-2-24 17: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受用!期待您更多的精彩文章!

    1 1

    实名信息备案通知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社群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备案、定期核验等。现在,需您进行实名备案,备案成功后才可以回复发帖!

    点击此处去完成备案

    王者财经 ( 京ICP备16006323号 )

    Copyright 2016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6-2023 北京草根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6MA002TL78A   食品经营许可证号: JY11105021473946
    营业执照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170015号     经营性许可编号: 京ICP证161258号   ICP备案:京ICP备160063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3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