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爱中国国学经典之《忠经》连载十七-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5 10:23
  • 签到天数: 2060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133

    主题

    6万

    经验

    107万

    金币

    六段

    Rank: 6Rank: 6

    积分
    685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7 19:5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粉之格物致知 于 2024-10-7 20:18 编辑

    连载十七:《忠经》所有章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这篇“辨忠章”

    为什么要强调“辨忠”的重要?
    因为社会上很多似是而非的论调,若不仔细辨别,肯定要被蒙蔽。
    其结果就是把不忠的当成是忠,把忠的当成不忠,这是非不分就是历史不停动luan的真正原因!
    为国举才,为民造福,若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恐怕一切都将沦为空谈……

    辨忠章第十四
    原文:
    大哉,忠之为道也!
    施之于迩,则可以保家邦;
    施之于远,则可以极天地。
    故明王为国,必先辨忠。
    君子之言,忠而不佞;
    小人之言,佞而似忠。
    而非闻之者,鲜不惑矣。
    忠而能仁,则国德彰;
    忠而能智,则国政举;
    忠而能勇,则国难清。
    故虽有其能,必曰忠而成也。
    仁而不忠,则私其恩;
    智而不忠,则文其诈;
    勇而不忠,则易其乱。
    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
    此三者,不可不辨也。
    书云:“旌别淑忒”,其是谓乎。

    1.辨忠的重要性
    辨忠是要人辨别出什么是真正的忠,什么是似是而非的忠,什么是奸。辨忠非常重要,不能辨忠的人,对于团体来说,往往是越帮越忙的。而辨忠不仅要能辨别他人的忠,更要能辨别出自己到底忠不忠才行。一个人忠不忠,是从做事有没有符合大体的主旨、有没有符合先后的次序、有没有符合取大舍小的原则来衡量的,而不是只看到他对长上服服贴贴的样子。

    大哉,忠之为道也!施之于迩,则可以保家邦;施之于远,则可以极天地。
    迩:切近处。忠的作用真是太伟大了呀,用在切近处,可以保全家国;用到了远大处,养出来的那股正气甚至可以充沛于天地之间,可以扶正天地正气的!

    故明王为国,必先辨忠。
    所以一个英明的君王治理国度,必定要先能辨别出群臣谁忠谁奸才行的。

    君子之言,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佞而似忠。而非闻之者,鲜不惑矣。
    一个君子所说的话,总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而不会顺着你的心思去逢迎谄媚的。一个小人说的话,不仅顺着你的心思去逢迎谄媚,而且那花言巧语的样子,还真像是个忠心耿耿的人呢!若不是一个见识广博且有分辨能力之人,很少不被他的巧言佞色所迷惑的!

    以下我举几个辨忠的例子:

    例一《孔子家语》
    楚灵王骄奢淫佚,官居右尹的子革陪侍在旁,官居左史的倚相快步从身旁走过,楚灵王对子革说:“这个人是一个很好的良臣呀,你要好好地看待他,他通读三王五帝的典籍,及八卦九州岛的方志。”子革回答说:“真正的良臣能够记住君上的过失,向君上谏言,在他人面前则宣扬君上的美德,而这个人做官的方式是凭着在君上面前说些美丽好听的文辞,这种人不可以叫良臣的。”

    这段故事里,倚相这人读很多书,且很会说佞而似忠的场面话,楚灵王总是被他哄得心花怒放,因此认为倚相是个良臣。而子革却总是说实话,直接针贬出君上的缺失。因此若是拿子革与倚相相比,显然左史倚相要比子革吃香得多了。但忠臣不以逢迎人为能事,子革能辨忠,也讲了该讲的话,这才是忠臣所应尽的职守。

    例二《东周列国志》
    有一天管仲将要死了,齐桓公问他说,你走了之后,易牙这个人可以任用他代替你吗?管仲说:“人的天性没有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值得亲爱的了,易牙竟然忍心杀了他的幼子煮来满足桓公的口欲!他为了某个目的,连最爱的儿子都可以牺牲了,以后他哪里会把你放在眼里呢?”

    桓公又问:“竖刁这个人宁愿自宫当个太监,以便可以到宫里来侍奉我,这表示他爱我胜于自己的身体,如果任用他,您觉得还有可议之处吗?”管仲说:“人的天性没有比爱护自己身体更重要的事了,他为了某个目的,连自己最重要的体肤都肯牺牲了,以后还会把你看在眼里吗?”

    桓公接着说:“那么卫国公子开方,在父母过世的时候依然在我身旁不回去奔丧,这表示他爱我的心胜过他的父母,任用他总没什么可以挑剔了吧!”管仲说:“人的天性没有比父母还亲的了,他为了某个目的,连父母过世都不放在眼里,以后哪里会把你放在眼里呢?”

    这一段充分显示辨忠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世上没有人不喜欢媚己的人,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杀了自己的幼子去满足桓公的口欲,以便换取齐桓公的信任,这是非常邪恶的事。也知道竖刁为了有机会贴近桓公,竟然不惜割了自己的生殖器官,甘愿当起了太监,是非常虚伪的事。也知道为了功名竟不顾父母之丧,是本末倒置的事。但是当局者迷,若这些逢迎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又有谁还能分得出谁忠谁奸呢?

    例三 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叫申鸣的人,他侍奉双亲举国闻名,楚王知道这么一个至孝的人,想聘他为相。申鸣以父母年迈为由不肯受聘就任,其父亲劝申鸣应以国家为重,于是申鸣遵从父命到楚国就任。申鸣当了楚相三年后,有个叫白公胜的人叛乱,那时申鸣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安危,阻止申鸣前往讨伐,但申鸣以君国有难,为臣者岂可置之度外为由,毅然辞别父亲出征。

    白公得知申鸣至孝,为了求胜,于是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说:“如果你肯来归顺我,我以后就把国土的一半分给你,要不然我就要杀了你的父亲。”申鸣听了说:“我在还没当官之前的身份是我父亲的儿子,现在我的身份是楚王的臣,既然忠孝不能两全,就应该选择尽上忠臣的职责。”于是申鸣大举挥兵进攻,杀了白公平乱,但不幸他的父亲已遭到敌人砍杀身亡。申鸣痛心未能尽孝,为了报答父亲之恩,于是自刎而死。忠孝两全之事迹,诚令人叹服。

    这一段故事,真是令人无比佩服。当一个人还没赴任当官前,自当以父亲为重。但在赴任作为人臣之后,自当以国家为重,这才是一个分辨得出本末大小的君子。申鸣事父至孝,但在面临国家与父亲的抉择时,他忍着个人的伤痛,选择了为公而忘私、为大而舍小,这种忠心岂是易才、竖刁的奸臣可相提比论的呢!

    因篇幅字数受限,请继续阅读连载十七-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503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108

    主题

    11万

    经验

    102万

    金币

    七段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878
    沙发
    发表于 2024-10-7 22:30:43 | 只看该作者
    1 1

    实名信息备案通知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社群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备案、定期核验等。现在,需您进行实名备案,备案成功后才可以回复发帖!

    点击此处去完成备案

    王者财经 ( 京ICP备16006323号 )

    Copyright 2016 最新最精彩-社区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6-2023 北京草根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6MA002TL78A
    营业执照     经营性许可编号: 京ICP证161258号   ICP备案:京ICP备160063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73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