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收于3728点,突破2021年牛市高点,本次牛市由流动性驱动(而非强基本面),资金通过公募基金集中流入中大盘股,区别于2015年杠杆资金主导的小盘股行情。市场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牛市特征:回调即有承接,量能持续放大,板块轮动加快。
一、市场观察
公募基金的申购依然火爆,新发基金募集加速,说明基民“跑步入场”的节奏还在加快。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与保险资金继续加速向股市迁移,债市承压。场外资金大规模涌入,使得市场呈现“拒绝深度调整”的特征。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当前CPI水平仍处于温和区间,没有收紧压力。M1与M2剪刀差继续缩小,资金活跃度上升。宽松货币环境叠加资金迁移效应,为市场上涨提供坚实动力。
二、板块表现与逻辑 科技板块。通信、AI、算力方向依旧领涨,龙头股持续放量上攻。但从估值角度看,通信行业市盈率已回到25年均值水平,距离高位仍有空间,短期仍具上冲动力。但风险信号值得关注:若出现高位单日放量大阴线,或连续数周放量震荡,则需谨慎防范阶段性调整。
证券板块。成交额放大直接推升券商业绩。全年来看,预计成交额超300万亿,对应净利润2000亿,市净率1.6倍仍低于2020年高点,具备估值修复空间。当前证券ETF日内波动加剧,放量十字星显示多空分歧加大,建议小仓位跟随,避免追高。
军工板块。今日小幅震荡,短期缺乏新增逻辑。存量资金炒作的第一重逻辑已兑现,出口逻辑仍需时间确认,国防投入逻辑想象力有限。当前军工主要享受整体市场上涨的贝塔收益,若有更佳超额收益标的可切换。
消费与红利。低估值防御属性凸显。随着科技与证券大幅上涨,部分资金或将阶段性切换到消费与红利,进行低吸配置。可作为组合中的“压舱石”。
三、港股观察 港股主要指数震荡下跌,港币汇率偏强,显示流动性短期收紧。但从长期趋势看,南向资金、优质企业赴港IPO仍在持续,未来几年整体维持宽松环境。结论不变:优质港股与ETF回调就是机会。
四、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 轮动配置 建议持有3-5个行业方向:科技、证券、消费、红利、周期。采用“涨多减仓、跌时低吸”的再平衡策略降低风险。
五、结论
牛市不会因为短期涨幅而结束。真正决定牛市终点的,不是指数涨到多少点,而是政策态度是否转向收紧、CPI是否突破合理区间、M1与M2剪刀差是否再度扩大。当前三者均未出现反转,因此,牛市逻辑依旧坚固。
策略:坚定持有核心板块,灵活进行轮动配置,防范短期波动。
7月末的市场下跌,让一部分人又对市场产生了怀疑,但其实从技术面看,市场涨了这么久,调整一下很正常。而这种调整发生之前或者初期,在技术面上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是放量滞涨的量价关系,还是跌破5日均线,都是可供观察的维度。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面分析方法也很重要,可以与基本面分析做很好的配合。大家可以借助斗K工具进行模拟训练,快速提升技术分析能力。马上开始免费体验吧!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基于独立判断审慎决策,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