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Z~早可推溯自尧舜,舜帝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箴言,开启了心学之源。然后经过周文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深入发扬发挥,形成独特的中国儒道文化,再经过姜尚、孙子、鬼谷子、黄石公溯其道源,形成独特的谋略文化,从而构成了心学的哲学及文化基础。
然后,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王守仁(1472-1529年)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后世无数王阳明的崇拜者,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事业?这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掌握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主要主张由王守仁于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而得。
王阳明死后,王门后学分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王学七派”。从学术宗旨来说,王门各派后学,包括泰州学派,均以阐发阳明学说为己任,尤其以发挥“致良知”说为重点,对“良知”本体的性质特点及“致良知”的途径,都作了具体的探讨。
阳明心学,必须去领会语言的整体,不是被字句所束缚,确指一些名词概念那就是形而下的事物,也就不是心学了。因为文字语言是为传达思维的、是传递思想的,阳明心学的三个核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是我们绝不能丢弃的,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有史以来Z~受中外伟人推崇的心学大师,心灵导师 ·通过传奇经历,全景展现王阳明心学的非凡与伟大 ·提升思想境界,**强大的内心,感悟人生真谛
善品堂出品的王阳明集,采用安徽宣纸,纯手工线装打造,国学大师汤一介担任学术总顾问,北大教授王守常主编,简体竖排,精注精译精评,逐字逐句讲透了王阳明心学,无需半点古文基础也可以轻松读懂。宜读、宜赏、宜藏、宜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