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概况:指数涨跌互现,缩量震荡加剧
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沪指微涨0.15%报3267.66点,录得六连涨;深成指跌0.27%,创业板指跌0.13%。
沪深两市成交额10772亿元,较前一日缩量2003亿元,创近期地量水平。
全市场超2800只个股下跌,涨停81家、跌停11家,高位股集体杀跌,赚钱效应显著收窄,呈现“指数维稳、个股分化”的弱平衡格局。
二、板块表现:内需轮动扩散,高位股与外需板块调整
1.大消费与必选消费防御性走强
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电商等内需板块逆势活跃,洁雅股份、西王食品、安记食品等多股涨停,一致魔芋(30CM涨停)领涨食品加工细分;跨境电商概念延续热度,三态股份、华贸物流封板,反映资金对政策托底的消费板块偏好。
电力、化工板块局部活跃,建投能源、中毅达等涨停,资金挖掘低位补涨机会。
2.高位股与外需敏感板块重挫
前期强势的港口、免税、海南本地股集体回调,连云港、中源家居、瑞茂通跌停,国芳集团(市场最高标)巨量收跌,显示资金对缩量环境下高位标的风险规避;消费电子、航运港口等外需板块持续承压,反映市场对关税政策反复的担忧。
三、资金动向:GJD托底指数,个股风险偏好下降
行业资金流向呈现“指数护盘+个股避险”特征:电池、银行、游戏板块获净流入,GJD资金通过ETF持续买入,一定程度封杀指数下跌空间。
但消费电子、免税、港口板块净流出靠前,高位股成交额显著放大(如国芳集团单日成交11.38亿元),反映资金对高波动标的的谨慎态度。
全天成交额不足1.1万亿,缩量环境下,市场容错率降低,业绩爆雷股(如ST张家界、东方通20%跌停)加剧个股分化,资金向低估值、业绩确定性强的内需标的迁徙。
四、技术面与风险提示:缺口争夺与业绩雷区并存
1.技术面矛盾凸显
沪指6连涨逼近上方缺口,但30分钟级别呈现“缩量新高+顶背离”信号,且深成指、创业板指同步回调,显示指数上攻缺乏合力。若后续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需警惕技术性回踩下方3186缺口的风险。
2.业绩爆雷风险升温
张家界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被实施ST,4月17日复牌后料将连续跌停;
东方通因立案调查一字跌停,凸显年报密集披露期的潜在雷区。投资者需严格规避未披露业绩、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标的,优先选择已预告业绩的个股。
3.高位股退潮压力加大
市场最高标国芳集团、6连板连云港等亏钱效应很大,反映短线情绪退潮,缩量环境下追高风险骤增,需警惕情绪传导至其他高位标的。
五、后市展望:缩量弱震荡下坚守内需
当前市场处于“GJD托底指数+个股风险释放+主线缺失”的混沌期,操作需聚焦两大主线:
1.低估值内需防御:食品饮料板块估值安全边际高,且直接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可逢低布局业绩确定性标的,避免追涨高位股;
2.自主可控与政策催化,叠加技术面超跌反弹逻辑,可关注资金回流机会。 短期需观察量能能否有效放大(尤其是沪深300ETF大单动向),若持续缩量,指数或维持区间震荡,个股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操作上建议控制仓位,减少高频交易,以等待内需里基础的食品饮料,以及高端的自主可控为主的机会为主,静待年报风险释放。 风险提示:业绩爆雷超预期;高位股情绪崩塌;成交量持续低迷。
市场用真实的波动不断验证:识别顶底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剥离情绪干扰的决策直觉。与其用真金白银试错,不如将交易拆解为可重复训练的单元——比如在工具中随机调取个股的20日历史片段(含MACD等指标),可以选择建仓或离场,随后立刻对照后续真实走势评分。
这种压缩时间维度的刻意练习(单周上百次决策迭代),本质是将十年盘感提炼成可追溯的认知资产:从“知道缩量十字星可能见顶”到“在放量冲高时果断平仓”,中间差的正是对自我本能的数百次修正。真正的风控,从接受“无法预测市场”开始,转而练习“波动中保持一致性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