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一首黄沾的《江湖行》唱尽豪气干云,英雄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无尽传奇,资本市场—这个天堂与地狱的江湖,曾经出现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传奇,无论英雄、枭雄、草根谱写一部部腥风血雨的可歌可泣故事,我们多数人匆忙拥挤在奔向天堂的路上,后来才知道天堂在另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而多数投机者永远以失败的身份悄然退出;以史为鉴,通过这些经典传奇,深刻解剖自我的人性、心理、投资理念和境界,值得深思、给人启迪!
79年美国白银市场的绝命逼空(中) —骇人的涨幅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大宗商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拥有如此骇人听闻的涨幅!
豪赌的开始 在大豆市场的成功使尼尔森-亨特洋洋得意。与此同时他还在进行另一种商品的交易,这种商品比大豆贵重的多——那就是白银。在大豆期货获利了结之后,亨特家族更可以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对白银现货和期货的炒作,而且他们这次还找到了可靠的战略投资者,作为其垄断国际白银市场的盟友。实际上,在大豆期货官司结束的1977年9月,亨特家族已经完成了巨额的白银囤积,而且白银价格早在1976年就出现了大涨。
现在,亨特家族已经看到了美国监管部门的软弱无力,打算在白银期货市场上再玩一把豪赌。这次,他们还有获胜的希望吗?
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大致在2美元每盎司左右徘徊——这个数字看起来很低,但已经从Z~低点上升了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财政部放宽了对白银的管制。与此同时,黄金的价格也很低,与白银的比价只有23倍左右,这说明整个贵金属市场都在低点。
1973年,尼尔森-亨特开始在中东购买白银现货,同时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市场上买进白银期货。这一决策非常富有战略眼光,亨特家族抢到了白银价格上涨前Z~后的平静时刻,在谷底建立了大量仓位。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经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并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购买了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这使他们成为全世界Z~大的白银持有人之一。
市场上的白银很快出现了严重短缺——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银矿已经因为无利可图而关闭了,人们对开采新银矿的热情也不高。用一句经济学术语,白银这种商品存在较小的“供给弹性”,在价格陡然上升的时候,白银生产商无法立即扩大产量,结果导致价格进一步攀升。许多交易商跟在亨特兄弟的屁股后面冲进了白银期货市场,在仅仅两个月之内,就把白银价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涨幅接近130%!
可是亨特家族并不是市场上唯一控制白银的人。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墨西哥政府当时也囤积着5000万盎司的白银,而且成本价在2美元以下,远远低于亨特家族的购买价。看到白银价格扶摇直上,墨西哥政府乐的合不拢嘴,急忙决定获利了解。5000万盎司的巨大抛盘立即摧毁了市场,银价又跌落到每盎司4美元左右。亨特家族虽然没有亏本,但账面利润已经大大减少了。
亨特家族终于意识到,要控制白银这种重要的贵金属,只凭一个家族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外来的战略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有谁既拥有大笔财富,又有兴趣投资于白银呢?尼尔森-亨特把目光投向了中东,那里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也有非常庞大的关系网。沙特王室已经因为石油美元而富裕了起来,亨特家族正好和沙特王子们的关系很好,而这些王子们又控制着沙特Z~大的银行——国家商业银行。于是,亨特家族向沙特政府和王室吹嘘白银的投资价值和自己操纵市场的能力,不但吸引了沙特王室的大笔投资,还吸引了沙特国家货币局的大量外汇投资。对比一下今天我国将外汇投资用于“黑石”这样的私人股权公司,历史真是有惊人的相似性。
1974年,美国政府终于批准了黄金期货交易,黄金价格很快飞涨,不过白银价格涨幅并不大。直到1976年夏天,白银价格仍然只有4.3美元左右。亨特家族很有耐心,大量吸入现货和期货筹码,同时做了大量伪装,自称购买白银是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因为白银的价值比纸币更稳定。亨特家族的客户也买进了大量白银,这使得美国监管部门很难搞清楚亨特家族究竟控制了多少白银。而且,尼尔森-亨特这次学聪明了,主要在现货市场向白银生产商和经纪商直接购买,而不是在期货交易所中购买期货合约,这样美国政府就更抓不到把柄了。
随着时光流逝,亨特家族囤积的白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字,而且买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1970年代末期,尼尔森-亨特直接控制的白银现货可能达到几亿盎司,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颤抖!与此同时,全球通货膨胀和政治局势不稳定已经持续了几年,黄金的价格飞涨到每盎司500美元,而白银的价格涨幅较小,只涨到了11美元左右。如果白银的涨幅和黄金一样,那么1979年的白银价格应该超过20美元,到那个时候,亨特家族必将再次震惊世界,把其他交易商的钱都赚到自己手中——尼尔森-亨特被这种激动人心的前景搞的飘飘然了。过去六年多囤积白银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个收获的时刻吗? 发动总攻
1979年夏天,尼尔森-亨特终于发动了总攻。他要给缓慢上升的白银价格推上Z~后一把,使它像黄金一样发生井喷行情。商品期货历史上规模Z~大的惨剧之一,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1979年夏天,亨特家族与全世界白银交易商的决斗开始了。尼尔森-亨特通过其控制的“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向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下达了累计4000万盎司的买入指令。“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实际上只有两组股东,第一组是亨特家族,第二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投资公司的性质,可以想想“黑石”的股权结构——一个贪婪的董事会加上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投资者,这就是当年“国际金属投资公司”的套路。
尼尔森-亨特及其弟弟威廉-亨特通过许多华尔街经纪人完成购买指令,其中包括希尔森、贝奇等大型投资银行。人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巨额买盘,银价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买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调查了交易记录,发现大部分买单来自“国际金属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经过更严密的调查,亨特家族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很快,纽约和芝加哥的每一个交易商都知道亨特家族是“国际金属投资公司”的后台老板,这个家族可是世界上Z~富有的家族之一!
有趣的是,当亨特家族正在操纵白银的消息传开之后,白银价格反而继续飞涨,许多小投机者涌进了市场。原因很简单,既然亨特家族在为白银“做庄”,那么小投机者当然应该选择“跟庄”,这样虽然很危险,却有机会大赚一笔。随着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干脆突破40美元!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下跌到12倍左右,创下历史新低。期货市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白银的控制。究竟要涨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芝加哥和纽约的大型期货交易商对亨特家族的垄断行为感到十分担心。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操纵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合约和芝加哥交易委员会69%的白银期货合约,总共掌握着1.2亿盎司的现货和5000万盎司的期货——这还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资者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白银。当时全球白银交易量也不过每年2000万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已经切断了白银流通的渠道!芝加哥交易委员会Z~大的谷物交易商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我们宁愿让白银市场倒闭,也不愿意看到它被垄断。”看样子,亨特家族已经触犯了众怒,美国本土的大交易商已经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全世界的白银生产厂商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迅速开启了寻找新银矿的计划,许多早已关闭的银矿又重新开采。美国和欧洲的普通居民也对银价上涨感到惊喜不已,他们翻箱倒柜找出了祖传的银质茶器和装饰品,凡是有白银作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犹豫地送去熔炼,制作成标准银块到市场上卖出。于是,市场上的白银供给增加了,亨特家族垄断白银价格的努力受到了挑战。虽然尼尔森-亨特竭力不断买进,但他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无论亨特家族的财富多么巨大,要与全世界为敌还是有些不自量力。
况且,亨特家族Z~大的敌人还没有出手,这个敌人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白银,其中包括用做联邦储备的银块以及早年发行之后收回的银币,其总数可能有几千万盎司。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也持有大量白银储备,虽然任何一个中央银行掌握的白银都不可能超过亨特家族,但是只要它们联合对市场进行干预,亨特家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白银价格上涨到48美元,并且在向50美元攀升;那些与亨特家族为敌的空头交易商大多已经认赔出场,再也没有人敢大规模卖空了。可是亨特家族也感到压力沉重,因为白银的价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资本已经很难继续拉升价格。为了维持对白银市场的垄断,尼尔森-亨特被迫向美国的几家大银行高息借贷,平均利息高达19%。华尔街的几家投资银行也大量贷款给亨特家族,使他们暂时能够继续玩操纵市场的游戏、、、、、、、、、
下期精彩:79年美国白银市场的绝命逼空(下) —英雄末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