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Z~后由 奉天期市老兵 于 2021-1-7 16:50 编辑 # H9 u+ ^: o+ W8 U# W5 ?
5 w2 q/ a9 N+ |* F V" o* I2 M8 b& M/ a+ f6 I, l
一位学友反馈问题: “老兵师兄您好,一直听您的讲解和分享。自己也在跟着学习实践。/ h4 g6 w+ @7 i
+ ?6 ?' _; j! K2 O 昨天听完您的直播我有个疑问请师兄解惑。
! K9 f$ n6 ^ ~! e2 b 第一: 我在想如果标的股或指数以30日为周期跟踪,那随着时间向后走,我是不是要把下一个级别 均线55日改为60日,以此类推把144改成120日,233改为240日!这样更符合等分分割法,也符合 选择30日周期的倍数。
% [6 F# t2 f0 t 第二:如果我跟踪的个股的关键转折点,或标志K线来测算的周期不是30日周期,比如28或35日。我 是不是就可以用这个周期来设置主要跟踪均线。向小周期还是用5日或10日来操作。向更大周期是 要用28或35这个周期倍数去设置大周期均线?8 l/ U) Z8 f/ {5 \
或者是跟踪完一个完整周期(比如30日)下个周期跟踪验证后再调整均线?: e' x" x8 F @2 K9 T
主要是一直用老师的十条黄金均线,没改过。然后Z~近听师兄讲解改了30日跟踪效果不错。我 就想是不是55和89也要改一下?
! l/ x, T* e$ z2 \3 V1 o 希望师兄在不忙时能解答一下,谢谢!”/ R; w# w; h; ?
$ n R [0 Q4 R; x- J I3 p$ ]! x8 J, T9 x7 c
* ]/ Z. m5 g$ g7 m" @3 g
结构化思维下自己遇到的实践问题首先就是尝试按照顺序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就你这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思考:# S% A N' k& u
1 理念层面,无非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对于技术分析和分析标的之间的关系,是因为有技术分析的假设规律我们尝试让趋势按照技术分析设定来走?还是我们真正希望分析的是 我们无法左右的趋势规律,由于做不到我们尝试用我们假设的我们能读懂的规律去适应趋势?1 Y& a& L* B- ~$ \( r
2 我们耕种的规律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后发现自然存在的不可预期变量,所以我们会尝试从小的起点开始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尽量能够还原之前我们统计实践规律的场景,规范各类局部 的耕种标准,该变环境让农作物生长尽可能符合规律,我们就能更好的控制农作物生长周期,产量,收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生产力由此得到不断的优化发展,生产力发展了我们又会向 更大周期的问题发起挑战,病虫害防治,更大的自然灾害应对,大棚温室,基因科学等等,其他不再列举都是一个道理的东西。6 X& v& ^3 _' W% A* P0 M
3 但是战争和投资不同于这些门类,因为这不是人与自然的博弈,而是人与人的博弈,是零和本质的游戏,所以因为我们知识结构的传承模式,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这种知识积累的 基础结构,所以我们依然要以基本的数理假设来建立我们的分析体系,但是可用性是非常低的,所以偏机械式的理解技术对于投资领域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周期切割标尺同样不会例外。
) e6 ~% G2 {) B7 n1 o; I 4 没有标尺你无法学习分析,有了标尺我们不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心中有标尺但那种有形的标尺不再有任何意义了,这是学习和应用目标之间的基本辩证关系原理,必须要理解,我们期 待的是自己**到不需要被标尺桎梏的高度灵动交易水平这是不会有问题的,同时这是目标不是现实,现实我们就是选择机械的尺子开始学习简单的丈量。
6 Z" ~- t p9 M& x" i. ? 5 消化前面主要的问题我们再来说更具体的问题,等分分割相对来说切割的模式Z~为简单直接,Z~容易理解和接受,作为学习的入门选择起点我认为是合适的,当然由于结构简单所以适应 性相对就会偏弱,付诸应用无非就是适度调低预期多一些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7 u2 z) S) g( X& ^ 6 相对等分分割而言,斐波那契数列的切割方式更复杂一点,由此派生的可用变化也自然就多一点,所以理论上来说适应性会较等分分割理论适应性强一些,但是理解和应用的难度自然相 对就要差一点。. p3 Z) p' l6 Q* m) h! n; X
7 所以如果是单纯的理论选择,已经选择适应了用斐波那契数列切割均线,简单粗暴的由于局部的实际趋势适应度丢弃这个选择另一个我认为是不可取的,理论上也是不合理的。4 g/ d) i' @* a8 p& I1 J. i
8 而实践中的灵动则不属于这个理论范畴,也就是我选择的主体依然是王者十条黄金均线,但是由于近期的实际趋势走势我发现适度调整一下尺度更符合趋势特征,那么对于应用一定是没 问题的,个中区别在哪里自己认真思考。
# n9 q/ ?) Y, R1 I7 l2 @; l% s 9 而更大一点的问题是什么呢?我已经明白这些基本的原理了,我不再去纠结咋分了,我去完全适应变量模式,跟着趋势去动态调节好了,这个一定要慎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必须是磨砺 火候儿真正到了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这个判别很简单,如果你认为依然有困惑有疑问,那你的火候儿就是没到,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去放弃框架放弃标尺,而什么困惑和疑问都没有了也 就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该不该放下什么了,因为你必然已经懂得这已经不是任何问题了,有形的尺子早已不在你的系统中了,那时你不会在等着什么趋势走到哪找K线图去看了,你对于趋势 的理解描述出来就是Z~准确的K线图。
: f) W$ B; e6 {# x1 o 10 30日周期的问题同样首先是这样,这个更细节局部的问题首先不应该是孤立的,上面都理解界定好前提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假设你原本的既有分析模式20,55,89的联动分析模式, 调节30日的选择之后你自然应该去动紧密关联的55和89,否则原有你的分析体系就无效了,那就是暴力颠覆不是灵动适应了,跑偏了。
) R# |9 F9 r& r8 N$ d: n ^' H" ? 11 而你的什么144,233啥的描述就是引发我前面一些列反馈的主要的点,因为作为灵动的一个局部行动,你考虑这种周期意图是啥?一个30日级别的局部灵动干144和233这么大周期啥事儿 ?你的表述自然让我担心你在尝试颠覆,这个我可以明确的讲我是不支持不建议的。$ R. i& _! [0 i3 p* [+ d
12 第二个点的问题由于你的描述较模糊,并且我觉得一下子不要摊开这么多问题,我就简单的去摘取,你思考一下,我近期选择30日的一个局部灵动给大家描述的主要的点在哪里?是不是 我告诉大家我在跟踪中发现了大量30日级别规律的趋势证据之后我尝试在有类似特征可以验证的个别标的尝试去假设一种逻辑规律去尝试跟踪?这个是不是用一系列面上的规律性反应结论 去巩固一个局部点的输出?你看到一个30日级别的局部灵动有效果后,你想尝试一种根本没法合理验证的一个局部走35周期的标的去假设35应用模式,这个是不是我反复提醒大家在应用中 的大忌,不要尝试用一个局部的输出去带动一个面上的应用,那是大谬特缪的应用思路,从根上就错了?
/ Z4 }4 A# n5 \7 N# f% B 13 另一个核心理念的问题就是我同样整天跟大家强调的实践中九一比例的分配,做九想一,看到一个分享你做了多少尝试?有产生了多少想法?比例对不对?所以说很多学友的通病,看了 好多想了好多,真正认真付诸实践去理解消化的又有多少?斗K练了几万局,炒股炒了十几年,自己知道自己有啥改变了吗?绝大多数学友是不知道的!想装个会炒股的样子浮皮潦草对付 一下瞎扯就行了,可真想上阵比划这是不行的!必须要实践,而且是有自我思考自我意识的实践,实用的技术是听不来了,必须是大量实践磨出来的!
/ o$ f# q; M0 n b' Z0 b& v' l+ y+ p5 Z7 D6 t; C
' Z, W' N. I' r5 J1 A0 F+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