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2-10-26 09:05 |
---|
签到天数: 1752 天 [LV.Master]签到十一级
版主
- 积分
- 158650
|
下周的斗K讲解计划将时空分割再向应用做一些延伸,由机械到灵活,由简单到复杂寻求一些改变,需求很清晰,一方面不能太冗长,另一方面不能太模糊,但两者就是矛盾的,于是给自己设定的适应度目标一是讲解长度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另一目标是起码自己听起来觉得主体是清晰的,反复尝试后弄结果弄出一篇时长十七分钟,自己听起来模棱两可的东西,咋整呢?是我要输出的东西我自己没谱?还是学友需要的东西我心里没数?我觉得都不是,这两个关键点如果我没有足够的信心我就没有必要再坚持做这样的事了,那么问题就在于衔接我的供给和学友需求之间的技术层了,这里需要实实在在的技巧,更多的都是需要通过实际磨合的技巧而非经验总结的理论技巧,这块个人储备依然不足,需求端改变的环境也不具备,供给侧改革一直在进行时,但是这是需要客观的过程的,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于是中止了分享计划,只把这篇十七分钟的讲解作为测试篇推出,下周讲解主题依然回到Z~基本的时空分割应用分享,这里也希望一直坚持关注我分享的学友认真思考一下测试篇,反馈一下自己的观感,有助于我供给侧改革的设计。
8 k% k- \; n% ]! X 本周小群的交流继续坚持,其中两天的交流主题都和今天帖子的主题相关,一个是片面的局部取证去尝试佐证论点,和学友分享的是一位我较为熟悉的创作人周梅森的创作经历,简单总结一下主要的东西就是:
$ T" O! n r* F& N) H% L 1 对于周梅森来说属于自己的创作高光时刻《人民的名义》算是里程碑的一站了,而支撑这部作品核心的创作基石从现实经历和历史作品中都可以清楚知道,这都是早已形成的东西, 不是创作输出闪光点的主要影响因素。
3 L9 c$ B* z3 ~' g 2 技术层就理论储备来说,周一直在储备,储备了好多年,显然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这东西决定不了什么,只是必要条件,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Z- y z5 k+ `% c4 f
3 客观一点看输出点是受供需两侧共同影响形成的,这里供给侧技术层的持续优化我们可以通过早期作品和近期作品的差别很容易的证实,而需求侧的改变更清晰的论证清楚是比较难的,但是很模糊的“感觉”相信多数人是可以get得到的。6 D4 F% F( h# r" p, f# p7 g( c3 k
4 当然一个局部的故事不能去客观论证更大的结论,但是这些故事会有助我们更理性的去思考。1 b# N$ C( E; r2 w" B
另一个主题是“吐槽”教育,这种东西之所以在很小一个范围去分享,当然因为不适合公开的讲,更大尺度的讲,所以不能和大家总结,只能另总结一些自己觉得可以公开说的观点做点分享:
) ]( ` X8 i0 a' {( m) _1 c 1 “望子成龙”是没问题的,“拔苗助长”也是能普遍接受的,到底是助龙还是拔苗取决于什么?就取决于你选择的行为有多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性而已。: e, R" n8 A4 U: D* E% i
2 一个小孩子认识了汽车,然后去画他想象中的汽车,家长象自己有多“高知”一样去告诉孩子这个不对,汽车是不可以长成这个样子的,因为这种设计那种器件就没法发挥功能了,相信多数人都可以理解这种“高知”,这种“白痴”家长给孩子传授的知识有啥错吗?没有,但是一个家长一个老师这样跟孩子去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不是“白痴”还能是啥?可是原理呢?2 ^, y; }5 B1 b+ l0 ?
3 不能分享的实际交流就是这个东西,那么大家应该都会觉得上面这种太“白痴”了,跟我没关系,那么我们实际在现在教育中非常普遍的一些问题,把表皮拨一拨和这东西就没任何区别了,人们笑“痴”笑“傻”,因为这些“痴傻”都是过去式,都知道了,结果都尘埃落定了,达成共识了,但其实也很难在见到还原这类“痴傻”的场景了,但是再过十年类似的“痴傻”毫无疑问还会出现,而十年后的“痴傻”会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很多人认为的“理当如此”而已。1 d2 R" k- p. {, h: Q+ H
4 一个孩子常看大人开车,大人没注意他趴驾驶座上学者踩油门去了,这家伙家长开森啊,我家孩子是天才,三岁就自己会开车了,街坊四邻一通夸飘了,真让孩子试着去开车了,你可能会说别瞎掰,哪有这样的“傻彪家长”啊,那可不一定,送四五岁孩子学啥啥啥的“傻彪家长”我见多了。
; ]; e1 E5 u+ R q! p& W 5 世界在进步,教育自然也得进步,有更多的知识孩子可以学,提高教育的效率难倒还有错了?没人说有错,可有人关心这个合理的“度”该如何去控制呢?你怎么知道现在控制的度不合理呢?这就是今天主题的意义所在,没人关心,没人研究,没见到越来越趋客观的研究成果,那么请问这个所谓合理控制度的结果从何而来呢?
3 w0 W7 ]6 n' m/ I/ Z7 m 6 不管合理控制尺度,只以效率提高为脑残的单向目标,结果是啥?这谁知道啊,有啥不知道的?就看统计什么周期呗,放大点周期更高效更普遍的提高教育输出效率就是啥?孩子普遍很快掌握生产创造的技巧了,实践呗,一群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走上生产力第一线,这是必须的,剩下的自己有兴趣去脑补。
4 p8 ]$ I' Y( x* {* ~ 7 你危言耸听,谁说孩子更快掌握知识就必须付诸实践啊,我们可以用差不多的教育周期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孩子拥有更强更丰富的知识,这才是瞎掰呢?知识主体就是建立在生产实践的需求基础上,孩子的教育输出价值和孩子自身的自我价值实现同样建立在生产实践结果的基础之上,现实生产力水平和交易水平是紧密关联的,所谓让孩子掌握更高的知识是啥意思?如果这种知识输出理论结果和现有生产力水平出现较大差距,那么就一个结果,我们教育的高知孩子和弱智的我们形成由生产力认知分化产生的必然矛盾,会发生什么有兴趣自己脑补。! Q7 s; y7 z9 j2 ^0 b: Z* D
8 排除法,6,7假设都排除还剩下什么,请告诉我,那么历史实践中的假设我们同样可以带回来佐证。
$ _, X5 k: _. @$ W7 W" c: R8 h 9 张家日子过得不错,日子好了自然就偏爱一点孩子,交易控制就松散一点,导致张家后代整体水平退步,李家日子过得挺紧,李家家长就逼迫孩子超负荷从小练习格斗技巧,为啥呢?就为等孩子都长大了这种教育会导致李家孩子可以战胜张家孩子的必然结果,所以李家教育目的很清楚,就是以张家孩子为参照物,以李家孩子长**张家孩子强大为手段,实现李家孩子去掠夺张家孩子的目的。
w8 s8 C. d( l* K 10 一方坚持行动积累,一方夜郎自大,到了孩子长大那天必然的事情就发生了,李家孩子冲到张家一通劫掠,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是蓄谋已久的结果而已,而时过境迁之后张家的后代有人认为应该选择忘却,过去的都过去了,人要向前看,有人认为应该铭记,脑补一下当时李家孩子进门时张家孩子如果这样,抢东西时如果那样林林总总这些,记下来如果有一天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张家就能翻盘,有人认为应该认真总结,李家孩子再这么掀门帘不会再有了,但是上次李家蓄谋掠夺张家的事情有可能再次发生,那么会不会?会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总结会帮助我们搞清这些问题,所以历史值得深入客观的去探寻,这段之所以打码就是避免歧义,引发歧义的东西不是逻辑是关键元素的定义,换种定义方式性质就变了,所以只能打码。
' i% P+ U9 f# C S; |1 F& d$ E; _ 11 而李家赢了吗?这同样是首先定义标尺的问题,李家输了成立,为啥?张家损失多大不是李家的衡量标准,李家自己的帐就是损失些啥,抢到点啥,孩子没少搭,啥也没拿回来,还被王家那小子来家里扔了两个大炮仗,这还不算输吗?
# ?4 l6 R& M1 \( h3 n 12 李家赢了成立,为啥?以张家为标尺李家在一段周期内比张家日子过得好。咋回事呢?非常简单啊,李家原本自身的问题就是孩子太多东西太少,如果自身内循环解决问题东西自然无法本质性增多,只能控制孩子,无非数量和质量,减少数量提升质量就可以阶段性解决问题。6 B2 t) r% ]0 d* m
13 那么很显然,和张家的这一趴从结果是达到减少数量和提升质量的实际结果的,不管Z~初是否有这样的初衷,但是结果实际已经发生了,所以即便其后有些外部环境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李家自身核心问题事实就是得到了Z~有效的解决。
, W6 }' A' Q& [2 F, t0 H5 c 14 于是问题又回到哲学领域,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经历那样的过程,直接内循环个结果出来你好我好大家好多好啊,理儿其实真的也就是这么个理儿,但是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在这个层面依然绕回主题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性。
; ^, F' _3 r! c% u" h 再继续以创业板指为模拟场景聊聊近期的盘面:* u: H; ^' h( \% { k
1 上周末有学友围着这周做不做反复在那里磨,磨啥呢?无非就惦记着机会,来回好几次反馈他的想法,简单的一点事绕啥?直接说就完了,就是自己想买,又看我模拟说我不买,又舍不下自己的预期,又想模仿我的行为,所以在那里做无用功,希望又符合自己的预期,又能得到我的背书,简单还是一句话,看分享这么久了,Z~重要的东西一点没理解,没用的整一大车回去。0 _* c: ?" z5 S* o$ o% L" ^1 V- L
2 啥是看趋势?周末一根线没有明确的多头趋势指向但是也没有明确的空头趋势指向,空间上,量能上都没有指向性信号,所以不买并不是因为这里有较明确的空信号。
# x( ?( l& d5 S3 s* t* z" A 3 啥叫自我选择?既然看不出明确的趋势,那么咋办是要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的,那么在乎机会,上周帖子里分享了,2550短线支撑理论上不可靠了,图1在那放着呢,按照我习惯的分析元素,2550支撑不存在了下面可预期支撑还有啥了?就剩144线了,空间上预期这周下探144线对于短线性质叫啥?还能叫震荡吗?妥妥的叫短线破位下杀趋势吧?反过来再想盘面分析有啥信号支持这种结论?
) G; b( W- Q2 f 4 没有吧?既然没有那么再把自己手里确定的元素列出来,本周短线趋势未明对吧?未明并不否认机会对吧?那么假设自己选择的偏好是希望响应这周的机会,除了周五共振支撑这个点本周在上周五的时点上还能找到更可能合理响应机会的空间节点吗?没有吧?那么还需要犹豫什么呢?5 p/ z5 X' c8 L+ S8 A/ e5 d: A
5 那你咋不买呢?上周和这周主要讲的都是这个,啥叫操作原则为先?啥叫不对称性获利原理?上周本不该操作那么频繁,但是要操作是因为仓位已在,响应点选择不理想,做了就不能草率去处理,而处理了结果还不错选择让渡一个可能机会周期没任何问题,不买并不是因为认为本周有机会的概率小,只是对于操作历史来说是合理的。
5 W9 g8 L$ G6 g5 I) \7 Z# D% \ 6 原理讲过很多次了,这里适用的点提及一下就是“错误的方式是过度关心趋势造成的可能性,正确的方式是更多关心为自己操作创造更合适的时空空间”,不懂为啥还有兴趣回头翻以前的分享去。: }% ?3 \) p s+ v1 ]) J
7 对于指数,响应上就是注重关键空间位置的响应,不要过多的在意趋势会如何,更多的思考假如趋势这样我该怎么处理更合理,假如那样我该怎么处理更合理。
3 t. @7 a; `- J2 e! m0 v 8 分析上关注的除了大的空间节点之外就是关心时间轴和均线的关系,前面依托更多集中在89线上,趋势在实际走势中更接近20线和89线的死金叉关系,89线统计周期是图1标识的关系,静态还有7个交易日89线将在数值上形成拐点,一般我们会从技术上认为这是89线支撑力的拐点信号,而动态实际下周如果指数属于弱势,5个交易日会形成89线支撑性质的拐点,类似的方法计算20线下周20线和89线的死金叉关系将得到趋势的实际确认,这只是理论分析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趋势结论,只是我选择这种分析,关注这类信号,按照这种信号去制定我的响应计划而已,也不要问我诸如20线死叉89线利多还是利空这类问题,我不会回答的。
5 k4 O& W, B7 h 9 简单以个人的角度说说个股,指数和个股到底是什么应用关系?这是交流中常见的问题,以前我不正面回答这类问题,咋答?要么“重个股轻指数”,要么“指数都那个样子了你还期待你的个股该咋样?”,可这显而易见的道理跟我的实际应用到底毛关系啊?这和如果后面上涨你就应该之前买,如果后面下跌你就应该之前卖有啥区别吗?* |- B8 b' A2 @5 v+ m
10 结构化思维这类问题就可以尝试思考了,结构化的目的就是学习更合理的处理不同分析元素分析周期之间的应用关系,所以这类问题是不存在的,而是我们在自我系统打造过程中去解决的问题,我们Z~终选择如何定义就是如何,这没任何意义,有意义的是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如何让配套的行动越来越合理。/ q% a1 ^! C, S9 z0 b$ }/ z
11 比如我关心指数的环境,那么我选择放弃部分指数周期我就没理由去在一个不适应的环境去尝试布局新的交易计划,同时我也没必要因此去放弃进行中的跟踪标的。
* L H0 o; D4 B- ~) A 12 图2是中线跟踪偏短标尺选择的实例,本周唯一捕获的20CM,大周期的跟踪不分享了,之前分享过几次,曾经买了,一直占便宜就是跟踪到这周的理由,也是捕捉合理性的前提,既然跟了,上周五走出时空量价这么标准的一个“仙人指路”,这都不响应跟踪它干嘛呢?反之遍地的“仙人指路”,我咋能跟踪到这个呢?那谁知道?同样的,这种标尺跟踪的标的长出20CM来咋确定卖呢?还确定啥?涨起来就卖了,这就是偏短标尺,万一再涨呢?万一干嘛?假如就行,假如这是这周的优德精密呢?我是不知道咋区分,但我知道结果,假如就是我在图2赚20CM或者在优德精密赚20CM,别的不干我事。
; f i$ [- i! {8 W 13 图3和图4是中线标尺时间窗口试仓,为啥?调整周期够长,和选择周期相近,55日窗口买点试试,赶上了就吃一口。$ o; P0 V" X% U% ~" v
14 指数和个股是不是应该选择比指数跌幅空间大的?下跌时间长的?只能说这是我选择时习惯加入的一些筛选条件,但是我并不认可这些简单机械条件可能带来某些应用概率的可能性,比如比指数跌得多跌得久的后面指数不跌应该涨,应该涨得更多,应该涨得更快,一条我都不认可,实践经验也验证没有一条是可信的,同理假定走势偏弱,或者指数偏强,哪种前提选择强于指数的个股也都不能否定其可行性,所以首先是选择,那就是另一个角度,指数如果有可能有机会,那么比指数更弱的个股也排除会有机会,这显然是成立的,但是显然并没有什么应用价值。
3 w" \" T7 i' ^, P/ x! ~5 w 15 所以指数和个股可用性关系的合理建立对标的主体是趋势性质的确认,同样指数强势周期,为什么强势?什么性质的?界定好这个才谈得上更客观的梳理出什么时空的,或者什么概念的个股更容易出现机会,这是分析层面,而操作层面就是我选择某种结论之后如何更合理的设计自己的响应,无非就是更小代价确认中止信号,更高效率确认跟踪信号,怎么弄?无非就是更细的时空拆分和配套更适应的买卖动作而已,所以分拆用不好主要不是不会设计,而是不能清晰选择。
; f \+ D {* o+ D4 ^& I, N3 G8 w& F% r 16 图5是大周期尺子的跟踪标的,这周短线涨得不错,可是离尺子的响应边际都没啥关系,所以看着不错,实际和我并没多大的关系,先卖了啊,自己定个尺子试试,看你选择的尺子如何保证你跟踪这类的个股到现在,别告诉我你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器“事后如意调节量天尺”设计的,那玩意儿俺这乡下人没见过。5 w, {; i: f& I3 V0 g
下周斗K分享继续基本时空分割的应用交流,同时附加一篇测试版的自虐篇,欢迎有兴趣的学友收听交流!7 t' e: t; x( B b
* r6 B& _! F, l* I, V: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