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收评 | 内需主线强势领涨,关税博弈下避险情绪升温
一、市场回顾:缩量普涨,内需板块全面爆发
今日三大指数延续反弹态势,沪指收涨0.76%,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51%和0.34%,两市成交额缩量至1.28万亿元,超4500只个股飘红,连续5个交易日逾百股涨停。
盘面上,消费主线全面开花,零售、电商、体育产业等细分方向领涨,海南本地股、黄金概念活跃,而半导体、白酒等板块逆势调整。资金面显示,汽车整车、银行、有色金属获资金青睐,消费电子及半导体则现资金出逃迹象。
二、关税博弈扰动市场,外需链波动加剧
近期中美关税豁免消息反复拉锯,成为压制市场风险偏好的核心变量。从最新动态看,苹果链、英伟达链等消费电子关税虽暂时降至20%,但后续可能面临232关税叠加风险(20%基础+25%或更高),而富士康部分产品税率仍高达145%,显示关税战远未结束。叠加特朗普午间否认豁免消息,外需链逻辑稳定性显著削弱。当前市场共识认为,关税实质性缓和需等待美国通胀压力传导至民生领域,倒逼政策转向。 外需板块短期波动剧烈,建议对苹果链、消费电子等方向逢高减仓,避免博弈政策反复风险。
三、内需主线强者恒强,两条逻辑线清晰
在外部不确定性升温背景下,资金加速向内需领域聚焦,今日大消费、自主可控两大方向表现尤为突出:
1.民生消费:食品饮料、零售、轻工等低估值板块获资金持续挖掘,国芳集团7连板、绝味食品涨停,显示政策刺激预期下的“埋伏型”布局特征。逻辑上,内需政策发力预期叠加CPI温和回升,必选消费及渠道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2.自主可控:半导体、创新药等国产替代方向虽受关税潜在冲击(特朗普称医药或加税),但国内新药研发周期反转、海外并购加速等内生逻辑支撑板块韧性。需注意节奏上“买低不追高”,等待市场回调后的布局机会。
之前提到的农业板块,虽然存在高关税支撑逻辑,但政策风向变化太频繁,建议仅在下探企稳后轻仓参与,或者放弃。
四、技术面与策略:缺口回补路径决定短期节奏
当前沪指上下方均存缺口,若优先回补下方缺口,则可通过技术性调整释放压力,为后续反弹蓄力;反之若先补上方缺口,则需警惕回撤空间扩大。结合30分钟级别顶背离信号,短线建议适当减仓,等待小级别买点出现后再行加码。
市场用真实的波动不断验证:识别顶底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剥离情绪干扰的决策直觉。与其用真金白银试错,不如将交易拆解为可重复训练的单元——比如在工具中随机调取个股的20日历史片段(含MACD等指标),可以选择建仓或离场,随后立刻对照后续真实走势评分。
这种压缩时间维度的刻意练习(单周上百次决策迭代),本质是将十年盘感提炼成可追溯的认知资产:从“知道缩量十字星可能见顶”到“在放量冲高时果断平仓”,中间差的正是对自我本能的数百次修正。真正的风控,从接受“无法预测市场”开始,转而练习“波动中保持一致性的能力”。
五、后市展望
市场短期仍处于“政策预期驱动+外部扰动压制”的震荡格局中,操作上需保持攻守平衡。 进攻端:坚守内需主线,逢低布局消费、自主可控核心标的,关注一季报超预期品种; 防守端:控制仓位,规避关税敏感型外需链及高位题材股,耐心等待市场回调后的黄金坑机会。
|